长者浏览模式
退出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版 > 政府文件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临汾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 实施方案的通知

日期: 2024-01-25来源: 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临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部门:

《临汾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3年10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临汾市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实施方案

医疗应急工作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一环,是社会和谐稳定、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提高我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响应速度和救治水平,高标准完成国家卫健委赋予我市的“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任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急函〔2023〕143号)、《关于开展医疗应急重点城市建设的通知》(国卫办医急函〔2023〕230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为根本,建立健全医疗应急工作指挥体系,完善医学救援网络,夯实医疗应急工作基础,增强救援队伍力量,进一步提升医疗应急工作能力,减少伤残率、重症率和死亡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力争用五年时间,全市突发事件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全面提升,在医疗应急工作投入保障、能力建设、管理体制、运作机制等方面进一步改革创新,把我市打造医疗应急工作样板。

二、基本原则

党政领导,多方协同。坚持党对医疗应急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汇聚各方资源;坚持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完善固化部门联动、军民融合、市县协作机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医疗应急工作。

(二)聚焦重点,提升能力结合临汾市应急工作实际,瞄准“矿难、交通事故、重大人群聚集性活动事故”的医疗应急救援工作,增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应急能力,建立立体化紧急医学救援体系。

)平急结合,快速高效。全面加强各级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准备工作,积在平时,用在急时,切实提升医疗应急快速响应、有效处置能力。

)中西并重,协调发展。遵循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中西医并重,健全中医药参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医疗应急工作中的独特作用。

三、重点任务

(一)建立高效医疗应急指挥体系

1.建强领导机构。成立市、县两级医疗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指挥部,指挥长由市政府分管副市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市政府协管副秘书长、市卫健委主任担任按照“平战结合”和“平急转换”原则,平时设在市卫健委,发生突发事件时,指挥部统一指挥和协调全市医疗应急处置工作

2.健全联动机制。1)多方联动。建立由市卫健委统筹协调市应急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工信局、市交通局、市消防救援支队、临汾民航机场多部门参与的合作联动机制,在市医疗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指挥部的领导下,成立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下设综合组、对接协调组、医疗救治组、交通管制组、物资保障组、舆情应对组专家咨询组等工作组。2)信息共享。推动急救调度信息与公安、交通运输、应急管理、电信等部门及消防救援机构的信息共享与联动,发挥信息集中优势,为医疗救治提供信息支持,实现统一指挥、统一上报、分类分层救治。(3)建立绿色通道。推进“122”“120”“119”联动接警机制建设,畅通“绿色通道”实现联合接警、统一部署、同步出动,缩短院前医疗急救时间特别是交通事故救援采用视频接力、绿波放行、警车带道、摩托车疏导等多种办法,切实保障消防、救护车辆的优先通行权,坚决防止因交通受阻贻误抢救最佳时机矿难救援上,要依托本地县级人民医院,与应急救援队开展共建共演活动,定期进行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先期救援的效率,为后续医疗救援赢取先机;重大人群聚集活动保障上,要根据活动性质、人员规模,科学制定医疗保障方案和应急预案,合理设置医疗保障点,分类划定救治医院,做好紧急医疗救援准备。

3.充实预案体系。在《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应急预案》总体预案的基础上,制定细化的子预案、专项预案,并拓展性制定各类突发事件医疗应急处置工作方案或技术方案,明确党委、政府、社会、企业和公众等各方职责权限,提高预案体系实用性和操作性,建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高效衔接、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体系。

(二)持续打牢医疗应急网络体系

1.健全完善多元协同、无缝对接的监测预警网络。建立市卫健委与市应急局、市公安局、市文旅局横向联系的信息通报机制和会商研判机制,强化旅游旺季、大型集会、重要活动、重大节日和突发事件期间的值班值守,做好重点时期的医疗救援战备和演练,确保发生突发事件,能够准备充分、一键启动。

2.加快构建覆盖市县两级院前医疗急救网络。按照《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卫医发〔1994〕30号)和《急救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994〕268号)的相关要求,建设符合标准的急救中心(站)。市急救中心加快项目建设,17个县(市、区)依托辖区县级人民医院急诊科设置县级急救中心(站),实现院前急救服务半径“城市不超过3.5公里,农村不超过10公里”,基本建成“城区12分钟、农村30分钟急救圈”。开展急救站与消防站合署办公试点工作,促进“120”和“119”双网合一。

3.加强医疗应急基地建设依托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市急救中心建设矿难救援、交通事故救援、重大人群聚集事故救援应急基地,依托临汾市人民医院建设市级医疗应急综合基地和演训基地,力争5年时间,到2027年建成省级标准化卫生应急基地。

4.多方联动建设立体救援体系。探索建立航空医疗救护管理标准和服务规范,加强公安、消防、交通、民航等多部门联动,合理规划矿山、旅游风景区停机坪建设,审批开通救援飞行航线,成立航空医疗应急救援队伍,探索开辟空中医疗救援通道,建立空中、地面立体化救援网络。

   (三)构筑强有力的医疗应急服务体系

1.加强急救车辆等急救运载工具和装备配置。按日常急救当班车、日常急救备用车、应急保障车1:1:0.5~1的比例,统一全市急救装备的配置标准,实现急救车辆标示、编号、内部装备配置格局相统一。

2.加强医疗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市级层面,依托市直各医院,组建重症医学、创伤救治、心理干预等专业医疗救援队伍,承担矿难、群体性踩踏、交通事故引发的颅脑损伤、多发骨折、烧伤等突发事件的医疗应急处置。县级层面,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一支(每支20人)由医疗应急救援、卫生防疫、中毒处置、心理救援等若干基本作战单元组成的医疗应急队伍,具备辖区内应急处置和支援周边的医疗应急救援能力。山区县要结合矿产资源集中分布的实际,加强医疗应急队伍机动能力和野外自我保障能力建设,确保发生事故后,能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为医疗救援赢取先机。乡镇层面,为基层医务人员配备便携式装备,实现背囊化卫生应急快速小分队全覆盖。

3.完善院前院内急救衔接机制。制定落实院前院内急救衔接工作规范,落实医院首诊负责制;开展临床服务“五大中心”、急诊急救“五大中心”、中医药服务“五大中心”、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五大中心”、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建设,到2027年,五类“五大中心”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并与院前急救信息平台信息共享,切实解决群众急危重症的就医需求,推动急诊急救一体化建设。

4.加强信息化建设。以申报院前医疗急救呼叫定位试点城市为契机,加强急救中心信息化建设,力争用1—2年时间,市、县两级急救中心院前医疗急救指挥调度信息化平台全部实现联网,打造统一指挥、上下贯通、实时报送、远程定位、分流救治的多能一体紧急医学救援网络,提高调度效率。同时,探索将院前急救数据与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医院急诊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便于院内急救资源的早期介入和快速衔接。

  (四)建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体系

1.加强实物储备。利用现有应急物资储备系统,建立大型应急医疗物资库存,紧急医学救援需要的常用物资、设备能够在半小时之内迅速装车启动,满足现场紧急医学救援队伍需要。

2.加强目录储备。建立医疗应急物资储备目录,统一列入《临汾市应急医药储备品种目录》管理,实行统筹协调管理,随时从储备目录中进行调用。

3.加强合同储备。对于医疗机构非常规使用但有效期管理的物资,采用合同储备方式,与大型供应商签订协议,要求在24小时内将所有物品送达至指定地点。

    (五)健全医疗应急响应体系

1.完善医疗应急管理制度。建章立制,完善应急值守、信息报告、物资储备、队伍调配、应急准备、决策指挥、应急救治、部门协调、监督考评等工作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规范运行。

2.做好信息报告。依据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关于做好突发事件报告工作的十条措施》制定《临汾市卫生健康系统突发事件信息报送工作流程》,明确突发事件报送范围、报送责任单位、报送流程和要点、追责问责等具体事项,严禁发生迟报、缓报、瞒报、漏报。

3.建立高效灵敏的处置流程。突发事件发生后,按照现场检伤抢救转运、县级医院应急救治、市级医院强化救治”的步骤,梯次开展应急救援工作。矿难发生时,矿山应急救援队根据应急救援预案,开展先期救护工作,县级医疗应急分队到达现场后,按照伤员受伤程度进行分类,同时将伤亡情况上报医疗救援现场指挥部,需市级支援时,提出具体要求。交通事故发生时,交警部门立即实施交通管制,距离最近的医疗应急分队开展先期医疗救护和信息报送工作,需要转运时及时报告。重大人群聚集性活动发生突发事件时,组织方协同公安力量立即进行现场封控和交通管制,现场医疗保障队伍按照预案有序展开救治,指挥部根据事故性质、规模,研判确定投入救护力量的规模和类别,规划转运伤员路线,派出市级专家救援队伍和转运车辆,通知强化救治的市级医院,做好危重伤员的接应准备工作。

4.加强培训演练。按照“统一规划、分类实施、突出重点、适应需求”的原则,制定应急演练年度工作计划,各县(市、区)每年至少组织或参与2次应急演练工作。通过模拟矿难、交通事故、重大人群聚集性活动事故等多种场景下的医疗应急救援演练,提升医务人员多学科医疗救治应急处置能力。同时,拓展医疗应急救援力量,将社会救援力量纳入医疗应急体系,与专业救援队伍同建同训,定期开展联合演练。

(六)加强公众医疗应急应对

按照“全民动员、广泛参与、自救互助”的原则,深入开展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进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家庭“五进”工作,推进自动体外除颤仪(AED)在全市医疗机构、A级旅游景点、大型商超等公共场所的配置普及日常急救等紧急医学救援知识和技能。以县(市、区)为单位,2024年底前辖区内宣传工作覆盖50%的企业、社区、学校、农村、家庭,2025年底前超过75%,2026年底前全覆盖。

四、进度安排

启动阶段2023年8月一2023年10完善临汾市医疗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细化实施方案,报市委市政府和省卫生健康委。

实施阶段2023年11月一2026年12月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推动落实,全面开展各项工作,基本建成专业化、规范化、信息化、现代化,分级、分层、分类的医疗应急工作体系,全面提高及时发现、快速反应和有效处置能力。

总结推广阶段2027年1月一2027年12月开展评估与总结,推广经验,宣传成效,形成辐射带动和示范效应,推动医疗应急工作高质量发展。

、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各相关部门加强对医疗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明确主要任务、重点工程的推进计划、时间节点和阶段目标,锚定国家级、级基地和队伍等规划项目,抢抓发展机遇,超前谋划确保方案实施有序推进、重大工程有效落地、各项目标如期实现。

加大投入保障。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财政部门要强化财政对方案的保障作用,加大应急能力建设经费投入力度,加对医疗应急救治资源、救援设备、药品的储备投入和管理,保障伤员救治工作

)做好效果评估。建立完善监测评估制度,加强对方案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及综合评估。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分年度对实施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及责任跟踪,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各县(市、区)、相关部门要加强检查落实情况,查找并解决方案实施中的问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网站地图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6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