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者浏览模式
退出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首页 > 长者专版 > 部门要闻

让全民共享“健康红利” ——我市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健康临汾”建设

日期: 2024-08-21来源: 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国民健康水平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更是社会文明进步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就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的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我市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卫生健康发展之路勇毅前行,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奋力谱写“健康临汾”新篇章。

资源“下沉” 专家“上门”

织牢基层“健康网”

“多亏王文革主任专门来吉县做手术,才让我重新站了起来。”吉县的赵大妈膝盖、脚踝严重外翻,大量增生的骨赘让膝盖变大3倍,大骨节病伴随了她20多年,只能经常卧床。一次义诊中,市中心医院大外科主任、骨科主任王文革得知了她的情况,为了用最少的钱治病,在吉县医疗集团大力支持下,王文革专程赶到吉县人民医院为赵大妈做了手术,术后赵大妈的膝关节恢复正常,能够自行走路。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受医疗资源禀赋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制约,往往是“小病县里检查,大病送大医院”。面对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局面,我市持续推进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和纵向流动,着力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远、看病贵”问题。

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是全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我市从破体制入手,整合各县域内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每个县(市、区)组建一个医疗集团,将县乡医疗卫生机构的人、财、物全部移交医疗集团,变“单兵作战”为“集团统管”,从“相互独立”到“一体共生”。目前,全市17个县(市、区)实现县级医疗集团全覆盖,并进行了行政、人员、资金、业务、药械、绩效“六统一”管理,激发了基层医卫机构发展新活力。通过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实现国家、省、市三级医院与县级受援医院长期对口支援和协作的全覆盖,我市县域医疗集团上接三级医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三根天线”,大力提升了医疗服务能力。特别是乡宁、洪洞被省卫健委列入15个县级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县,山西省县级医疗集团医保基金按人头打包试点现场推进会在洪洞召开,乡宁县“以‘治病为中心’向‘保健康为中心’转变”和洪洞县“让基层医疗更有‘厚度’健康服务更有‘温度’”两个案例被省卫健委作为典型经验做法进行全省推广。

就医“减负” 健康“加码”

全力破解“看病难”

“现在全市公立医院基本实现医学临床检验结果互认,你之前在侯马市医院做过临床血液学检测和尿液干化学检测,都有互认的检验项目‘晋HR’标志,不用再重复检查了……”市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生对侯马转诊患者梁先生耐心解释,让梁先生就医时分外舒心。

和梁先生一样感受到良好就医体验的还有襄汾县的赵女士。“膝盖疼得厉害,昨天我专程从襄汾来市中心医院挂号看病,做完检查就先回去了。今天检查结果出来了,再看病也不用挂号了,直接去找医生复诊,省时省力又省心。”

给就医“减负”、为健康“加码”,让我市广大群众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许多新变化,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方便、快捷和实惠。这源自于我市全面深化医改、稳步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去年以来,市卫健委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全市公立医院开展“提升患者就医体验专项行动”,聚焦诊前、门诊、急诊、住院、院后全程体验,优化服务举措。针对患者看一次病需要多次挂号的问题,推出“一号管三天”服务;针对患者看病重复检查问题,推出“一次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服务;针对患者办理入出院手续繁琐的问题,推出入出院“一站式”服务;针对疑难疾病患者不知该挂哪个科的问题,推出多学科(MDT)“一体化会诊”服务;针对患者住院缴费流程繁琐等问题,推出住院支付“一网通”服务;针对患者住不进院或等待住院时间长等问题,推出“一提前”服务。通过“六个一”服务,改善了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疗质量,广大患者看病更加舒心。

胸痛是一种常见且能危及生命的病症,基层医生受限于缺乏快速识别、溶栓抢救的能力,很容易导致患者错过黄金救治时间。霍州市医疗集团成立后,聚焦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与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由市人民医院、市中心医院进行技术“输血”,通过上门指导、手把手带教、远程指导、人才培养等方式,帮助霍州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打造集心梗溶栓、专家“下沉”、转运于一体的急救网络,实现急危重症患者救治的网络化建设、规范化流程操作、集约化管理。同时,该集团积极引导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规范化的“胸痛救治点”,打通胸痛患者救治的“起跑第一公里”。

近年来,我市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加大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持续优化市区医疗布局,全力推进市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救治综合楼、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楼改扩建、市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等项目建设,打造市区“15分钟就医圈”。同时,扎实推进“六大中心”建设,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传染病救治中心实现县县全覆盖,全市建成胸痛中心12个、卒中中心12个、创伤救治中心16个,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快速、高效、一体化的综合救治服务,打通生命救治“绿色通道”。

集采“破价” 改革“破冰”

撑起惠民“保障伞”

已过花甲之年的赵大爷因心脏血管出现严重狭窄,接受了冠脉支架手术。“手术用的是进口药物洗脱支架,以前得8200元,如今只花了600多元,就连常吃的慢性病药也降价了。”赵大爷乐呵呵地说。

近年来,我市积极落实国家、省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政策,同时常态化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截至去年底,先后落地国家、省及省际联盟集采中选结果药品738种,医用耗材20类,牵头组织开展四市联盟低值医用耗材共计28类中选品种,低值医用耗材累计节约资金约7832万元,进一步降低了药品耗材的价格和医疗机构运行成本,减轻了患者负担。

“去年我父亲突发疾病,来不及异地就医备案就去了北京看病,垫付了一大笔治疗费用。今年再次陪他赴京住院看病,可以像在临汾本地一样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结算,不用垫付医疗费,也不用两地奔波跑报销,经济负担大大减轻了!”市民卞女士欣喜地说起异地就医结算带来的新变化。

为提升异地就医结算服务便利性,从去年11月起,我市取消异地就医非急诊、未转诊就医人员临时外出就医备案。异地就医非急诊、未转诊人员临时外出就医时,无需办理线上或线下备案手续,可直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保卡办理出院,实现异地就医“一站式”直接结算。

医保支付是保障群众获得优质医保服务、提高基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机制。2019年我市被确定为山西省唯一、全国30个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之一。经过几年来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全市已实现符合条件的定点医疗机构DRG付费全覆盖,也实现了由DRG国家试点向国家示范市的转变,进一步促进了医院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了患者个人负担,提升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医改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包括促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等。随着我市用一项项务实之举、创新之策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部署,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好病成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健康临汾”的美好愿景正在一步步实现。

  

网站地图

主办: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 © 版权所有 2018

承办: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晋ICP备05003731号  网站标识码:1410000066

涉密文件严禁上网

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